伴随着烈日骄阳,教师招聘考试也如火如荼的展开了,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学员,更优质地帮助众多考生,河北华图教师将就教招的高频考点、易混淆考点进行有针对地分析,以帮备考者答疑解惑。
一、主要贡献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伟大的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于1632年出版了《大教学论》一书,这是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也是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因此,夸美纽斯有“教育学之父”的称号。
而他的代表作《母育学校》是教育史上的第一本学前教育学专著,《世界图解》是第一本插画图书。
此外,他还最早概括了班级授课制度和学年制,提出“泛智教育”思想,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强调教育要适应自然,提出了直观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
二、易混淆点汇总
(一)“教育学之父”之争
夸美纽斯是“教育学之父”“近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则是“科学教育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
前者的代表作《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开始独立,后者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标志着教育学已成为一门独立规范的学科。
(二)“泛智教育”VS “有教无类”
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是指“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这里的“人类”是指所有的人,强调普及教育的思想;
而孔子的“有教无类”,只是把教育对象扩大到平民,“奴隶阶级”依然不得接受教育。
(三)百科全书式的“课程”VS “学者”
夸美纽斯提出了“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即:教育内容是广泛的自然知识,故称之为“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而“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是指亚里士多德,因其著作中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等,构建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而得名。
(四)教育遵循自然的提出?
世界上最早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是亚里士多德,而夸美纽斯则把“教育要适应自然”作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指导原则。
前者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而后者倡导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既是指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教育要依据儿童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特点,按照人的自身发展规律进行教育,反对强制性教学,这奠定了教育的科学化进程。
(五)直观性的教学原则
夸美纽斯提出“知识的开端永远是从感官得来的”,他认为直观性的教学可以保证教学来得容易,迅速而彻底,这也是他为教师们定下的一条教学上的“金科玉律”。而“感觉论”则是直观性原则的理论基础。
以上就是对夸美纽斯常考点及易混淆点的分析,更多相关知识,敬请期待下期“教育学人物集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