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基础知识有所了解的同学都知道,教综中有很多名字相似且难记的外国人名,那么这里就给大家总结一下,名字中带“勒”字的六位大咖以帮助大家记忆。
一、华勒
相关考点总结:
(一)最早提出“学校文化”概念的是美国学者华勒。
(二)学校文化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以及学校领导者亚文化、教师亚文化、学生亚文化、学校职工亚文化以及课程亚文化和活动亚文化等等。其中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二、席勒
相关考点总结:
18世纪德国诗人席勒最早提出“美育”,他在《美育书简》中提出:提高审美意识水平可恢复完整无缺的性格。
三、福勒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发展特征:
1、关注生存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他们经常关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怎么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等。
2、关注情境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所关注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他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大小、时间的压力和核对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3、关注学生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情感需要,某些材料不适合某些学生。
四、泰勒
相关考点总结:
(一)泰勒的目标模式基本观点:
1、学校应努力达成什么目标?(学校应当追求的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一目标?(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
3、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
4、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达到?(评价课程/评价结果)
(二)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基本观点:
目标评价模式是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在课程研究发展史上,泰勒第一次把课程评价纳入课程开发过程并使之成为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之一。目标评价原理可以概括为七个步骤或阶段。
1、确定教育计划的目标;
2、根据行为和内容来解说每一个目标;
3、确定使用目标的情境;
4、设计呈现情境的方式;
5、设计获取记录的方式;
6、确定评价时使用的计分单位;
7、设计获取代表性样本的手段。
其中,确定目标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因为其它所有步骤都是围绕目标而展开的。
五、奈勒
相关考点总结:
奈勒是存在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有:课程要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学生主宰教材。
六、苛勒
相关考点总结:
(一)完形—顿悟说的主要观点
1、从学习结果来看,学习并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格式塔(或称完形)。
2、从学习过程来看,学习是头脑里主动积极地对情境进行组织的过程;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不是一种盲目的尝试,而是对情境的突然顿悟的过程;所谓顿悟,就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
3、刺激和反应之间是以意识为中介的。
(二)小鸡觅食实验的观点:
迁移的重点在于察觉到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关系。
所以,只有分清楚各位大咖的观点,做题才能手到擒来,不至于瞻前顾后。希望通过此次总结,同学们能够对号入座,把几位教综人物的观点牢牢记住,不再是傻傻分不清楚。我们下期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