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综考试中在教育学部分涉及到了较多的教育家人物,下面就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两个人物做简单汇总,梳理知识点如下:
一、夸美纽斯
(一)《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而夸美纽斯也被称为“(近代)教育学之父”。
(二)“泛智”思想,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
(三)制定统一的学年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四)教学原则上,提出直观性教学原则、巩固性教学原则。“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学习,应该尽可能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呈现给学生。”这一句话体现了直观性教学原则;并且他也明确提出了教与学的巩固性原则。
(五)教学过程: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
(六)教育适应教学原则
(七)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八)课程理论:知识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二、赫尔巴特
(一)被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规范教育学之父”。
(二)1806年《普通教育学》出版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三)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把德育建立在伦理学上。
(四)传统教育的代表人,传统教育学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五)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后由他的学生齐勒修改为预备、提示、比较、总括、应用五段,称“五段教学法”。
(六)提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体现了教育性教学原则,也说明了教学过程具有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的规律。
(七)教育目的理论中,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
(八)属于学科课程的代表人。
(九)实质教育的代表人,主张教育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与生活相关的知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