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各个地区的公告中,笔者发现其笔试考试内容均有一个共性即均涉及到教育综合知识(简称教综)且占很大一部分的分值,所谓“得教综者得考试,得教综者得教师”。河北华图教育的专家今天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河北省教师考试笔试知识点之教综备考讲解,以助考生对教综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一、教综内容
教综在实质内容上包含教育学、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新课改等,这几个部分都涉及到了主观题和客观题,下面就其中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两个模块进行笔试高频知识点的解读。
二、教育学之必备知识点——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第二个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在笔试中容易涉及到该知识点的教育启示即“关键期”。所以考生必须知道“关键期”的应用,如2-3岁是口头语言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关键期,9岁是道德形成关键期等。
2.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比如,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上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顺序性对于教育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一定要做到循序渐进。
3.个性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一段时期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从而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是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当然,不同发展阶段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上一阶段影响着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的选择,所以,人生的每一阶段对于人的发展来说,不仅具有本阶段的意义,而且具有人生的全过程的意义。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机体各部分存在着互补的可能,为人在自身某方面缺失的情况下依然能与环境协调,从而为能继续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条件。
5.个性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在教育工作中发现和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育心理学之必备知识点——联结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1.把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2.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
3.提出三个学习规律,即: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①效果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伴随着满意的结果而增强,伴随着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②练习律是指任何联结,练习运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而不练习则会使联结力量减弱。
③准备律是指当学习者有准备时,联结实现就感到满意,联结不实现则感到烦恼,学习者不准备实现而实际联结实现时也会感到烦恼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1.获得与消退
2.刺激泛化与分化:如“一朝被蛇眼十年怕井绳”就是泛化,区分“勇敢”和“鲁莽”就是分化。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1.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2.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观察学习
2.强化的分类: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以上就是华图专家给大家总结的两个高频考点,希望能给准备考教师的学员们带来帮助。
【例】以下表述不符合联接学习理论的是( )。
A.强化与惩罚
B.泛化与分化
C.观察学习与顿悟
D.师生关系与学习
河北华图专家解析:按照学习理论的内容,强化与惩罚属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学习理论,泛化与分化属于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和顿悟分别属于班杜拉和格式塔学习理论,只要D是教育学内容。因此,本题答案为D。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