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一章的知识读起来很简单,可是题目做起来其实还挺有难度的。这里就给大家梳理了关于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以便大家遇到题目后对号入座。
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①对象具有观念性。②执行具有内潜性。③结构具有简缩性。那么它的形成阶段我们需要掌握四个人物的分段。
(一)加涅的智力技能层次理论
一是辨别,区分事物或符号之间的差异。
二是具体的概念,可以通过观察事物的具体例子而获得。
三是定义性概念,不能通过具体例子而获得,只能通过学习分类规则而习得。
四是规则,运用单一的规则办事,学习能够对一类的情境做出一类反应,这类反应代表一类关系。
五是高级规则,综合运用几条规则解决问题,在学习中学生常常需要将多个规则结合起来才能解决问题。
(二)加里培林的五阶段模型
活动定向阶段。这是个准备阶段,就是要了解、熟悉活动的任务,使学生 知道做什么和该怎么做,从而在头脑里建立起活动的定向映象。
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即借助于实物或实物的模型、图表、标本等进行学习。物质活动指运用实物而言儿童学数数最先总是实物。
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语言是一种抽象符号,它能表达实物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
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在于智力活动是以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来进行的,它要求对言语机制进行很大的改造。
内部言语活动阶段。这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是智力活动的简化、自动化,似乎不需要意识的参与而进行智力活动的阶段,是名副其实的智力技能形成阶段。
(三)安德森的三阶段论
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四)冯忠良三阶段说
原型定向阶段,原型即事物的原样,心智活动也有其外化的物质原型,即实际的操作活动程序、实践模式。
原型操作即根据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把头脑中建立起来的动作程序以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
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借助于内部言语,学员可以在头脑内部进行程序化的心智活动,而且能够以非常简缩、快速的形式进行。
不同的人物对于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有不同的分段,所以大家一定区别记忆,看清楚题目问的是谁,然后才好根据已知信息判断到底属于哪个阶段。下期我们将跟大家分享关于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我们下期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