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学制,很多学员觉得这是个熟悉的陌生人,经常提,但又不是很了解。在学制这一章节的开篇,就提到了学制在形式上的发展,这是一个难点,同时也比较抽象。下面,就这一知识点给大家进行一个比较详细的解读,帮助大家更好去理解这块内容。
下面这幅图是学制在形式上的发展的一个形象图,直观的展现了三种形式的教育的发展:
理解这一变化过程可以借助纵向的社会发展历程来理解,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古代社会、近代社会和现代社会。
一、正规教育的发展历程
从上图可以看出,历史上曾经经历了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非正规教育,最后再到正规教育的演变历程。这一变化历程可以更好的帮做我们理解图形中下方从前制度化教育到最后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变化过程。
(一)非正式教育
之所以称之为非正式教育,是因为但是没有正式的学校、教师、学生等,更别说一系列的学校教育制度这些相对比较完善的系统了。因此,符合非正式教育的时期是整个原始社会,这也跟前面讲到的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相吻合。
(二)正式非正规教育
从名字来看,这一阶段的教育,首先是正式教育,其次又是非正规教育。之所以是正规教育,是因为学校的出现,以及一些“教师”的出现,使得教育变成了正式教育。根据前面学到的知识,夏朝最早出现了学校,所以,非正式教育到正式非正规教育的分界点是学校的出现,即从夏朝开始,就进入了正式教育阶段。再者,这一时期的教育虽然是正式的,但却不是正规教育,而是非正规教育,原因是虽然有教师、学校、学生等,但却没有像现在的这样一整套科学完整的学制,包括入学年龄、修业年限等等内容,所以称之为非正规教育。因此,一直到学制出现之前,都叫正式非正规教育。所以,正式非正规教育涵盖了整个奴隶社会以及古代社会。
(三)正规教育
直到学制出现以后,教育才正式进入了正规教育阶段。之所以称之为正规教育,是因为不仅有了学校、教师、学生等,还有了一整套完整的学校系统。从学制产生到现在,我们一直处于正规教育阶段。
二、制度化教育的发展历程
上面已经分析了正规教育的发展历程,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制度化教育的发展历程,因为两者的发展是一一对应的。
(一)前制度化教育
结合图示可以发现,前制度化教育包括了正式教育和正式非正规教育两个阶段。因为,之所以称之为前制度化,是因为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学制。由此可以推出,制度化教育涵盖了从原始社会开始一直到近代社会初期这么长的历史时期。
(二)制度化教育
同上,之所以称之为制度化教育,是因为学制系统已经出现。从世界范围来看,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标志着制度化教育的形成。从这时开始,我们的学校系统已经初步形成。从我国来看,“废科举,兴学堂”标志着制度化教育的兴起。因此,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两者是同样的意思。从学制建立之初一直到现在,我们所接受的都是制度化教育。
(三)非制度化教育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非制度化教育知识一种思潮,并没有真正形式上的发展。库姆斯和伊里奇是这一思潮的倡导者,他们主张教育不能局限在围墙之内,要构建学习化社会。所以,我们现在并没有处于非制度化教育时期。
在学习这块知识时,一方面要了解名称的由来,从本质上理解划分的区别;另一方面要结合历史发展,一一对应去记忆。这里识记的重点在于知道不同时期的分界标志,这也是考试的出题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