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雕塑中陵墓雕塑与宗教雕塑的代表性作品,了解其题材内容与形式语言。
2.能够从功能、色彩、造型、风格样式、环境与场域等方面赏析中国传统雕塑,并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主动探究美术与文化的关系。
3.通过欣赏、分析讨论、合作探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中国传统雕塑作品加以分析。
4.感受传统雕塑艺术的丰富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提高审美判断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分析并掌握中国传统雕塑在功能、色彩、造型、风格样式、环境与场域等方面的艺术特点。
难点:深刻领悟并掌握不同的中国传统雕塑类型承载了古代中国人不同的文化观念。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作品赏析法、启发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视频和图片,提问:视频与图片中呈现的中国传统雕塑作品你熟悉吗?它有什么样的艺术特点?学生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引出本课基本问题:中国传统雕塑承载了古代中国怎样的文化观念?引出课题。
(二)新授
陵墓雕塑
1.观察、分析中国陵墓雕塑代表作品: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霍去病墓石雕群,唐代“昭陵六骏”“三彩俑”。教师就其中一件作品给学生做出鉴赏示范,引导学生围绕功能、色彩、造型、风格样式、环境与场域等方面的艺术特点及其承载的文化观念进行分析判断。
2.教师提出问题:
(1)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功能是什么?其中文官俑、百戏俑具有什么艺术特点?
(2)霍去病墓石雕群具有什么艺术特点?为什么会这样布局?
(3)唐代“昭陵六骏”“三彩俑”具有什么艺术特点?
(4)陵墓雕塑如何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
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发言,师生共同梳理各组讨论结果并总结陵墓雕塑的相关内容。总结出中国传统雕塑既具有一定的实际功能和现实目的,又承载着中国古代的社会思想和文化观念,是中国传统雕塑的特点之一。中国传统雕塑的布局与周围环境是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