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奥苏伯尔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做出过突出的贡献,他是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十分重要的一位学者,他先后任侯利诺斯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纽约市州立大学研究生院和大学中心教授,并担任过美国心理学会、美国教育委员会、美国医学协会研究小组等组织机构的成员。曾先后应邀赴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奥地利、澳大利亚等国的著名大学讲学。奥苏泊尔的研究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属于必考的考点之一。考察的方式和题型也十分灵活。对于奥苏泊尔研究成果的系统整理是考生复习的重要方法。今天,河北华图教育的老师就给大家梳理一下关于奥苏泊尔研究成果的重要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广大考生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奥苏泊尔关于学习方式的分类
(一)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1、接受学习:讲授者以定论的形式,把学习的内容传授给学习者。学习者“被动”接受,把学习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能够提取出来或应用。
2、发现学习:讲授者不直接把学习内容教给学生,学生在内化之前,要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主动”发现,然后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二)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1、意义学习:用符号、文字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之间建立一种“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
2、机械学习: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没有理解学习符号的真实含义,只是在学习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结构之间建立一种非本质的、人为的联系。如有的学生课堂上进行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内容的含义。
二、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同化
奥苏泊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其中,原有观念和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即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上位学习,即向上学。上位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上位学习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过程。如学习了苹果和香蕉,再去学习水果。
下位学习,即向下学。下位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如学习了树,再去学习杨树和柳树。
并列结合学习,即两者之间互不包括。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产生的。如学习质量与能量、遗传与变异、需求与价格等。
三、奥苏泊尔关于学业成就动机的分类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在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认知内驱力属于内部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因为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属于外部动机。
附属内驱力:为了获得长着(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附属内驱力属于外部动机。
四、真题演练
1.下列哪项学习属于接受学习( )。
A.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科普讲座
B.学生用谐音法记忆单词
C.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D.玩走迷宫游戏
2.儿童在知道“苹果”、“葡萄”和“香蕉”等概念之后,再学习“水果”这个概念,这种学习是(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归属学习
3.阳阳因为想得到妈妈和老师的表扬而刻苦努力学习,她的这种学习动机表现于(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求知欲
4.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某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A.附属内驱力
B.认知内驱力
C.外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5.在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中,最稳定、最可靠的内驱力属于( )。
A.附属内驱力
B.认知内驱力
C.外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6.学生在学习了中国、美国后,再去学习国家的概念,这种学习叫做( )。
A.归属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表征学习
7.(多选)下列属于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的同化过程的是(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先行组织者
【答案】1.A 2.C 3.C 4.D 5.B 6.B 7.ABC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