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的行为充满着情绪色彩,故了解幼儿的情绪很重要,因此对情绪情感的考察也一直是幼教招聘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纵观河北幼教考试,尤其省直、市直,多以客观题考察为主,并且考察内容广、杂、偏,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很好地应对,本文从情绪的分类和功能两大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
Part1. 什么是情绪情感?
答:情绪、情感是心理过程之一,不属于认知过程,但认知是基础,是指人们在认识客观现实的时候,常常抱有不同的态度,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如感到愉快、喜欢、高兴、厌恶等。
Part2. 初生婴儿有情绪吗?
答:初生婴儿是有情绪的,它是人类进化的产物,本能的情绪反应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着直接关系。
Part3. 初生婴儿有哪些情绪呢?
答:对于初生婴儿情绪(即原始情绪)反应的分类莫衷一是,暂时没有一致的定论,但情绪的发展普遍认为是从笼统向逐渐分化发展的。以下几种关于原始情绪反应的分类影响颇大,也是招教考试的常考点。
(1)华生:认为初生婴儿的情绪是高度分化的,分为:怕、怒、爱。
(2)布里奇斯:认为初生婴儿的情绪是完全笼统、未分化的。
(3)林传鼎(中国):介于上述两者之间,认为初生婴儿的情绪分为:愉快和不愉快两种。
近年来,倾向于将情绪划分为:与生俱来的“基本情绪”和后天学习到的“复杂情绪”,学界普遍认为,2岁左右已出现各种基本情绪。
伊扎德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提出面部表情模式(三区)编码,认为人类具有8到11种基本情绪,它们是兴趣、惊奇、痛苦、厌恶、愉快、愤怒、恐惧、悲伤、轻蔑等。
我国认为,基本情绪表现也可以分为:哭、笑、恐惧。
Part4. 那婴儿的哭都是一样的吗?
答:是不一样的。新生儿主要是生理不适和换环境导致,也会受到环境、抚养者(主要是母亲)情绪的影响。
一般而言,饥饿的哭声,是有节奏的,声音在250~450HZ;发怒的哭声稍显失真;突然大哭,往往是因疼痛、恐惧或惊吓导致;吭吭哧哧的哭声,一般是招人注意的啼哭。
Part5. 情绪反应又有着什么作用呢?
答:作用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对认知发展的影响;交往的工具、信号,并有着感染性;个性的组成部分等。
在考试中,往往也会结合考察中小学常考的情绪情感的功能来考,具体归纳总结如下:
(1)适应功能。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如借助哭声,呼唤和影响成人。
(2)动机功能。人认识和行为的唤起者和组织者,适度的情绪兴奋容易引发婴幼儿的积极行为。
(3)组织功能。情绪和情感这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对其他心理过程而言是一种监测系统,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
(4)信号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在许多场合,只能通过表情来传递信息,尤其对于不会说话或言语表达不流畅阶段的儿童而言。
(5)健康功能。曾有人说过“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这就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情绪人身体健康的影响。
(6)感染功能。也称为易感性,具体体现为“共鸣”和“移情”作用,如所谓“掬一把同情泪”及“爱屋及乌”。艺术作品的教育价值,正是通过情绪和情感的感染功能来实现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