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吴老师是二班的班主任,每次吴老师上课或在场时,学生都规规矩矩,可是等吴老师一走开,班级纪律明显涣散。吴老师的领导方式很可能是( )。
A.权威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兼有BC两种型
2.主持“教学与发展”实验研究15年之久的前苏联心理学家是( )。
A.凯洛夫 B.巴班斯基
C.赞科夫 D.卡普捷列夫
3.下列观点不能体现教育平等观念的是( )。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学不躐等 D.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4.实验发现,人很难做到在左手画圆形的同时右手画正方形。这涉及( )。
A.注意的范围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强度 D.注意的稳定性
5.“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描写的心理现象是( )。
A.情绪 B.性格
C.认识 D.思维
6.根据兴奋与意志之间的强弱关系,可以把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等类型。据此理论,三国时期的猛将张飞的气质类型更倾向于(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7.想象是创新的心理基础,想象可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下列情况中属于有意想象的是( )。
A.新建房屋装修前随房间整体布置进行的想象
B.把天上飘动的白云不由自主地想象成羊群或山峰
C.学生上课走神,常常出现“白日梦”
D.睡觉时的梦境
8.王老师观察到,在若干次探究性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环节中,孙丽同学自己总是拿不定主意,要靠同伴拿主意。这说明孙丽的学习风格属于( )。
A.场独立型 B.冲动型
C.沉思型 D.场依存型
9.张三数学考试没考好,其父母一改以前的决定,暂时不为他购买小天才电话手表。这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10.低年级的小学生擅自离开座位,老师不予理会,转而表扬那些坐着不动的学生,离开座位的学生也不擅自离开座位了,反映的是( )。
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间隔强化
【参考答案】
1.A
【解析】权威型的教师有很强的教学责任心,但教育方法简单,不讲求教学方式,不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往往以教师的主张、决定为准。学生对教师只能是听取和服从,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表面畏服,背后抗拒,处于被动地位。故本题选A。。
2.C
【解析】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的五条教学原则,包括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得到一般发展。故本题选C。
3.C
【解析】“学不躐等”是指学习不能超越次第,应循序渐进,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ABD都体现了教育平等思想。故本题选C。
4.B
【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要求进行的几种不同的活动已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侧重活动之间的相关性,能够形成统一的组织。正如人们难以做到同时左手画圆,右手画方。故本题选B。
5.A
【解析】“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描写的是情绪状态,体现了情绪中心境状态的弥散性。故本题选A。
6.A
【解析】三国时期的猛将张飞直爽冲动,气质类型更倾向于胆汁质。故本题选A。
7.A
【解析】装修前对房屋的想象是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属于有意想象。梦、“白日梦”以及不自主的想象都是无意想象。故本题选A。
8.D
【解析】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线索为依据,其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的影响,往往不易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判断,而是人云亦云,从他人处获得标准。“孙丽同学自己总是拿不定主意,要靠同伴拿主意”,这说明孙丽的学习风格属于场依存型。故本题选D。
9.C
【解析】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依据刺激是呈现还是移除,惩罚可分为呈现性惩罚和移除性惩罚。题干中通过不买电话手表惩罚学生,属于取消性惩罚。故本题选C。
10.C
【解析】替代性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题干中老师通过树立榜样影响学生,这里体现了替代强化。故本题选C。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