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幼儿知道了5+2=7,不经过学习就不能导出7-5=2,说明他们的思维是( )。
A.经验性 B.自我中心
C.不可逆性 D.表面性
2.数学学习中由字母运算到具体的数字运算的转化中包含着( )。
A.自下而上的迁移 B.自上而下的迁移
C.平行迁移 D.逆向迁移
3.关于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表达正确的是( )。
A.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B.智力是创造力的充分条件
C.智力与创造力是线性关系 D.高智力者一定有高创造力
4.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中的认识目标由低到高应为( )。
A.知识、领会、应用、综合、分析、评价
B.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C.知识、领会、综合、应用、分析、评价
D.知识、应用、领会、综合、分析、评价
5.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照字音归类识字,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这属于(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理解—控制策略
6.某学生的数学总是考不及格,他认为自己没有数学细胞,不是学数学的料。这种归因属于( )。
A.内部、稳定的归因 B.外部、稳定的归因
C.内部、不稳定的归因 D.外部、不稳定的归因
7.教育法律责任的类型中最为严重的是( )。
A.行政法律责任 B.民事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拘留
8.陈某担任某县初中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陈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陈某在职学习,陈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是( )。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
9.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要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
10.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但明显不足之处在于( )。
A.不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B.不利于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
C.不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 D.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参考答案】
1.C
【解析】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具有只能前推,不能后退的不可逆性。题干中儿童只能单向思维,不能逆推,属于思维的不可逆。故本题选C。
2.B
【解析】A项自下而上的迁移,是指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影响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的学习;B项自上而下的迁移,即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影响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的学习。题干中,先学习的是较高层次的字母运算,再学习较低层次的数字运算,属于自上而下的迁移。故本题选B。
3.A
【解析】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智力、环境、个性。智力是创造性的必要条件,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因此,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故本题选A。
4.B
【解析】布鲁姆在教学目标分类学中把教学目标分成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在认识目标中由低到高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故本题选B。
5.B
【解析】组织策略包括归类策略和纲要策略。题干体现的是归类策略。故本题选B。
6.A
【解析】题干中学生将失败归于自己的能力,能力是内部、稳定的归因。故本题选A。
7.C
【解析】要根据违法主体的法律地位、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的不同,将教育法律责任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三种。其中,刑事法律责任是最为严重的。故本题选C。
8.A
【解析】当教师在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应该向主管学校的教育行政机关提出申诉,因此,需要向县教育局提出申诉。故本题选A。
9.B
【解析】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念,也是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德智体多方面的和谐发展的教育学家。故本题选B。
10.D
【解析】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一种方法。ABC选项都是讲授法的优点,D选项是讲授法的不足,故本题选D。
——相关阅读——